山坡盖“被子”农民赚“票子”(农村山坡地可以买卖吗)

admin1年前农业信息139

作为南水北调重要水涵养地和国家深度贫困县的汉滨区,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全区林地面积37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8.5%,其中生态公益林155.29万亩、经济林果园159.8万亩;森林覆盖率65%。一方面守好北方人民“大水缸”,生态保护责任重大;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约占全市贫困人口1/3,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必须要啃。

绿水青山怎样变为金山银山?如何实现保护水源地和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成为新一届汉滨区领导思考最多的问题。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汉滨区把发展生态林业作为撬动农民斩穷根的重点产业加以扶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生态经济发展的文件,为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筑牢了政策基础,让更多的农户甩开膀子全身心投身生态林产业建设。

创新机制,为生态脱贫提供坚强保障

“积极培育新动能,就要突出我们‘山水生态’的资源禀赋,走出一条绿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转型的路子。”区委书记王孝成说。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区域化布局和板块化推进的产业布局原则,汉滨区确定了“北山核桃、南山茶叶”的建设格局,以基地规模化、园区标准化、设施配套化、管理精细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强力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精心谋划产业示范镇、核桃示范镇、林业特色产业镇,重点打造洪山、茨沟、关家、叶坪、中原、紫荆、沈坝镇等7个核桃产业示范镇;大竹园、流水、双龙、瀛湖、晏坝、县河、牛蹄、洪山8个茶叶基地镇。把瀛湖周边及东香河、堰吉河、牛蹄河、五堰河、蒿坪河五河两岸建成生态茶园长廊,围绕瀛湖环湖带,县河、晏坝、双龙连片带,牛蹄、洪山、大竹园版块区划带;牛山区域、凤凰山区域的茶叶产业建设格局,形成“1湖5河8镇10园”、“两带三区”的茶叶产业发展蓝图。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脱贫攻坚战,在汉滨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机制,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不断创新机制,可以为全面提升扶贫攻坚的成效提供不竭动力。为了使生态脱贫强劲有力,汉滨区在创新机制上狠下功夫,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有益的探索,创新实施了部门包抓、企业包建、合作社包联、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三包一带联户退耕”工作机制;出台了系列激励奖补政策,整合项目资金、人力资源等聚合生产要素,从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环境保障、种苗供应、肥料奖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工营销、品牌建设等全程扶持;整合林业项目,无偿提供种苗,并给予一定的肥料奖补,达到标准的按照园区给予奖励;整合水利、交通、农综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统筹、村级所有企业使用、折股量化、贫困户受益的原则,将政策投入部分量化为村级股东;放活农民“三权”,通过“拨改投”充分调动村级积极性通过“以奖代补”充分调动市场各要素资源向林业建设聚集,放大政府的助推效应。

在真情打动、真心帮扶和真抓实干的“三真”精神作用下,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激励近百余家企业踊跃发展产业园区,一批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三包一带联户退耕”有效激发了退耕还林主体积极性,使分散的闲散土地资源,有效整合开发利用起来,真正实现退得下耕、还得上林、致得了富。

站在汉滨区牛蹄镇的凤凰山上,放眼望去净是葱茏的绿色,缓坡上的茶树错落有致,农户顶着骄阳在茶园劳作。“这一片是去年新种下的茶树,三五年后进入丰产期,可以带动上百个农户增收。”京康现代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陈鸿昌说。

通过京康公司的示范引领和政府的扶持补助,牛蹄镇不仅建成了高标准富硒茶园4000亩,还形成了农村社区化、农业园区化发展新格局,为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路径。京康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农户+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方式,多层面、全方位开展产业精准扶贫。在园区建设、产业精准扶贫中,土地流转612户5000余亩,年兑付土地流转费150余万元;有44户贫困户用“5321”金融扶贫资金184万元与公司合作建园,年固化收益10%;有118户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合作社章程分红。产业精准扶贫让牛蹄镇760户贫困户变成了股东,茶园建设带动周边550户农户、2035人,其中,贫困户310户、1147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摆脱了贫困。

“种1亩茶园可保水20吨,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使森林覆盖率提高1.2个百分点。”汉滨区林业局局长杨佑金介绍到。汉滨区还按照市上提出的“能发展经济林的地方,都必须大力营造经济林”要求,紧紧依托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以及中省市安排的造林项目,加快实施经济林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林业产业,以茶叶、核桃、林下经济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基地得到快速扩张。

“五轮驱动”,开辟百姓增收新通道

生态脱贫怎么脱?汉滨区采取了“五轮驱动”的举措,以此开辟百姓增收的新通道。即通过造林、护林、林业产业发展等全方位提升贫困群众的劳务收入和资产性收入。具体为“五个一批”:

退耕还林脱贫一批。坚持精心谋划、精细组织、精准落实的“三精”工作法,积极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林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大力推行政府包抓、企业包建、合作社包联、园区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的“三包一带联户退耕”工作机制。实现融合发展,贫困户可通过土地流转得到租金、基地就业得到薪金、资金扶持得到股金、订单生产得到定金,实现稳定增收、稳定脱贫。全区共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0.7万亩,231个贫困村已完成141个村的退耕还林产业建设。带动贫困户16017户,54627人。其中,2017年共实施退耕还林任务9.7万亩,全部设计到当年和来年脱贫摘帽的90个贫困村,将带动贫困户8631户,贫困人口27522人 。

林业产业脱一批。围绕“北山核桃、南山茶叶”的产业发展布局,建成以核桃、茶叶为主的经济林果园130万亩,其中核桃60万亩、茶叶25万亩,建成林业园区200个,发展培育了以茶叶、核桃、油茶为特色的经济林果产业园区130个,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达到368家;建成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15个,建成核桃加工厂5家、茶叶加工厂35个,发展林下种植5200户,面积达95000亩。林业总产值达到34亿元,带动贫困户9358户,贫困人口37334人。其中,茶叶产业带动贫困户3755户,12845人;核桃产业带动贫困户5603户,24489人。

生态护林脱一批。从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聘请生态护林员1282人,签定落实管护合同,夯实管护责任,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并督导28个镇办严格落实生态护林员工资按月兑现制度。数据清洗后,又对生态护林员选聘进行了重新认定,1282名生态护林员已全部持证上岗。

公益林补偿脱一批。全区集体所有国家级公益林面积125.29万亩,地方性公益林面积30万亩,涉及贫困村215个,贫困户22497户,贫困人口75894人,补偿面积37.1万亩,补偿资金415万元。2017年新增3.87万亩公益林区划任务,全部倾斜安排到未规划公益林的16个贫困村,全部完成区划界定和生态效益补偿兑现工作。

技能培训脱一批。加大经济林果园栽植和管护培训力度,嫁接核桃、改造茶园、提升加工等技术能力,真正将实用技术及时送到山头地块,将致富能力送到贫困户手中。目前,已开展各类培训65余场次,培训林农7000人次,培训农民技师200名,力争每户贫困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

为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汉滨区还坚持“绿色、科技”理念,以五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引领发展生态产业,完成了100余家绿色、环保型企业的产业项目建设,实现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通过园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汉滨区的生态经济逐渐完善了产业链条、突出了品牌打造,促进了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

山乡变迁,生态渐美百姓腰包渐鼓

“要让陕茶一号香飘万里,头号大事就是实行产业合作化经营,把种植业、加工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业一体化发展,提升茶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流水镇党委书记陈钢结合生态产业发展,这样绘出了一幅茶叶及旅游产业发展蓝图。在汉滨区,和流水镇一样依托当地优势资源,通过产业聚集奔向致富道路的发展模式,正在各个镇办逐渐推广开来。

支持发展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产业协会,引导企业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搞好林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是汉滨区发展生态林业的不懈追求。围绕生态产业发展,汉滨区不断加大对林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多项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用地、用水、用电、办证、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区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林业龙头企业,着力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2017年全区用于龙头企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4.9亿元。

对于瀛湖镇天柱山村三组村民张明江来讲,这两年就像做了一场梦,喜滋滋的。原来,一直致富无门的张明江通过把土地流转给当地核桃产业种植企业——瀛天现代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并在公司务工,2017年一年净挣了2.8万元。“把土地流转给瀛天公司比我自己种粮划算多了,一年把我原来三年都挣了,以后,我还要好好干。” 张明江的喜悦仅是汉滨区生态产业联动促农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汉滨区在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的同时,支持龙头企业与林业专业合作社有效对接、鼓励龙头企业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推进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联合合作、深度融合。而农户以土地、技术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形成产权联合的利益共同体,最终使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富农是其最直接的成果。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了本地能人大户投身生态产业,也吸引了许多外地客商和汉滨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投资生态产业。农民张明江所在的安康市瀛天生态农林有限公司由延安市黄龙县企业家潘建龙投资兴建。该公司在瀛湖镇建设的核桃园区共流转土地5000余亩,投资4818万元,建成清香核桃生产示范基地3412亩,采穗圃150亩,建成核桃干果加工生产线及核桃油、核桃仁自动化加工生产线三条,年可加工核桃干果2000吨,常年在园区务工的贫困户百余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优质核桃1万余亩,提高当地农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

只有绿水青山常在才能捧出金山银山。生态扶贫不光是种草种树、末端治理、节能减排、关停落后产能,更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推动林产品深加工的基础上,汉滨区还提出“形成‘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发展格局和‘一三相融、接二连三’复合业态”,跳出了就林业抓林业、就生态抓生态的传统发展方式,把一批山林经济园区打造成为从种植到深加工到旅游的产业新体系,实现三次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在恒口镇占地数千亩的凤凰山庄,大门两旁醒目地写着字幅,左边是“一千亩绿茗迎宾,零距离走近自然”,右边是“三千亩竹海听涛,两千亩油茶飘香”。这个初具林业、旅游、文化要素的田园综合体,由返乡的游子投资经营,向外界表达了当地生态林业发展的美好前景。该基地就把茶文化与森林风光融合,开发了富硒茶餐饮系列,建立了以富硒茶为特色的吃、住、购、娱、游为一体的茶文化展示、研发基地。通过广大群众实践创新,拓宽了新领域,形成了新业态,丰富了山林经济内涵。

富硒核桃、陕茶一号、富硒油茶油、林下魔芋、生态猪肉……这些近年来不断推出的林产新品,是汉滨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推进产业发展的成果。汉滨区以工业标准生产的林产品序列正在不断壮大,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有效助推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如今,在汉滨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林业生产方式已成功代替了小农生产、分散种植、粗放经营、人畜作业的传统模式。独具特色的现代林业体系,让汉滨农民的钱包更鼓了,腰杆更挺了,生活幸福指数更高了。(赵伟 罗峰 汪金波)

相关文章

这一年,9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产业增效14.5亿元

这一年,9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产业增效14.5亿元

11月4日,湖北省第三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总结暨工作推进会在汉召开。 “我们团队研发油菜机播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亩增效700元至1000元。”“蔬菜露地高温育苗技术,在今年夏季高温干...

互联网+农业: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互联网推动农业发展)

互联网已经影响了零售业、广告业等众多行业, 未来互联网还将影响其它产业。作为中国最大实体产业的农业,具有巨大的互联网改造空间,必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下一风口。 自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

四川隆昌加快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张子枫未修生图流出,被网友公开批评:她的胸碍了谁的“意淫梦”?(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2020)

四川隆昌加快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张子枫未修生图流出,被网友公开批评:她的胸碍了谁的“意淫梦”?(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2020)

封面新闻记者 伍忠 挖掘机来回作业,工人忙着整治田块、砌边坡......连日来,四川内江市隆昌市界市镇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中。 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位于隆昌、荣...

打造大湾区“世界级农业新名片”,粤港澳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启智慧农业生产模式

打造大湾区“世界级农业新名片”,粤港澳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启智慧农业生产模式

图片来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近日,粤港澳现代农业示范园称12月底产品将陆续上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带去安全、绿色的“珠海味道”。 据悉,粤港澳现代农业示范园由珠海市属...

强村富民 重庆云阳加快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25张罕见历史照片,川岛芳子五短身材一口龅牙,真是要多丑有多丑(2021年云阳县哪里规划搬迁)

近日,云阳县召开了探索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新路子动员大会。“云阳将充分发挥好‘大山区、大库区、大城区’优势特点,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积极...

2023考研华中师范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笔记题库初试复习资料(华中农业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食科真题)

考研推荐参考书目(资料不包括教材)《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版。 《农业概论》翟虎渠,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