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嘉兴市委副书记王涛: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嘉兴平原水乡给乡村产业振兴插上科技金翅膀(嘉兴建党百年工程完工)

admin1年前农业信息139

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心,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也是浙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按照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嘉兴蹲点调研时提出的“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典范”指示精神,嘉兴久久为功,统筹城乡发展水平走在了浙江首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6年保持全省首位,城乡收入比降至1.66:1。地区发展均衡富庶,城乡差距不断缩小,这是嘉兴农业现代化建设走向全省前列的基础和底气。尤其是近年来,嘉兴抢抓乡村振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和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溢出效应,深化改革、汇聚资源,强化平台、人才、科技等支撑,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金翅膀,走出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原水乡路子,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土地流转率达68.5%,农业法人化经营占比接近3/4。201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9.2亿元,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居浙江首位,培育建成5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条价值超10亿元农业全产业链和46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家农业领军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0亿元,淘宝村、淘宝镇数量均位列全国前10。

一、首创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打造高能级平台引领高质量发展

嘉兴市结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新实践,定位“农业硅谷、农创高地”,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着力打造高能级农业科创平台,吸引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1.定位重要窗口,高起点谋划。按照“五个高”(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示范)要求,围绕“五个地”(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样板基地、科技创新应用的前沿阵地、农业项目合作的首选之地、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之地、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之地)定位,一县一个、各具特色建设农业经济开发区(简称“农开区”)平台,打造全市展示乡村振兴示范地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目前,嘉兴下辖五县两区均已设立农开区,基本都达到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农民创业创新孵化园、一套绿色生产与生态循环农业体系等“八个一”的建设要求,总规划面积48.6万亩,其中核心区17.2万亩。

2.健全工作机制,高效率组织。市委书记牵头抓总,成立高规格乡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类要素切实向农开区建设倾斜。资金方面,分3年对每个农开区给予6000万—9000万元的扶持;用地方面,明确“两个5%”农业用地政策(预留5%左右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每年5%的年度计划指标和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对农开区优先安排、重点保障,结合全域土地整治盘活土地资源,累计已落实建设用地524.7亩、设施用地95.7亩;人才方面,各类补贴补助优先叠加,全市农开区已累计引进农业人才441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63名。各县(市、区)探索形成农开区“区镇合一”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机构和公司部门人员交叉任职等运作体制,推动管理运营专业化、市场化、高效化。目前,五县两区均已成立农开区管委会、编制发展规划、注册专门运行公司,总注册资本达12.7亿元。

3.突出优质导向,高标准招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和“亩产论英雄”导向,依托农开区平台规模效应,狠抓农业招商,争取国际一线农业品牌企业、国际一流农业高科技企业、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等来嘉兴投资兴业。市、县两级分别举办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嘉兴)研讨会、国际水果大会、农洽会、农展会等行业盛会,拓宽项目招引渠道。2019年,全市农开区累计签约项目72个,实到资金20.4亿元,实际投资12.2亿元;2020年上半年,新引进项目32个,其中合同超亿元项目9个,新增涉农投资12.4亿元,涉农总产值24.3亿元,亩均产出比面上高出42.6%。平湖东郁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中以设施农业示范园、秀洲麟农智慧产业园等一批超亿元优质项目竣工投产,桐乡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开发区网红地标。

二、坚持走适度规模发展道路,突出实用导向建设更优人才梯队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嘉兴“求才若渴”,率浙江地市之先出台“人才新政”,确保人才招得来、留得住,形成了良好的人才环境和人才结构,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1.突破政策定式,用力引人才。大力支持农业科技领军人才招引集聚,明确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外国专家工作站等载体建设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涉农领域。贯彻实施“两进两回”行动(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推进人才回乡带动各类要素“上山下乡”。率先在全省地市级层面发布“乡村人才振兴十条”政策,重点鼓励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校毕业生扎根乡村,给予9万—15万元的从业补贴,并按照从简从严原则和“最多跑一次”服务理念及时兑现。新政实施后,全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涉农人员增幅明显。

2.优化培养模式,用心育人才。在市县农民学校和社会化农民培训组织互补结合的培训体系基础上,坚持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资源共享,逐级组建乡村振兴学院,构建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平台。积极实施“六型双千”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在现代农业领域培育以生产经营、专业技能、专业服务为主的高素质农民;在新农村建设领域培育以管理服务、农创成长、工程建设为主的农村实用人才。累计已培训“六型双千”人才1.4万人,一批高素质的青年农民成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和农业企业骨干。全市共培育家庭农场4344家、经营面积48.6万亩,农业龙头企业190家,合作社1311家。以农村实用型人才为基础,家庭农场为主导的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生产、经营和产业体系不断健全。

3.拓宽成长空间,用情留人才。积极搭建产业联盟、青年联盟、工作论坛等互相学习碰撞的途径平台,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生态圈和协作链。举办长三角毗邻地区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大赛,认定一批优秀农业创业带头人组建全省首个农业领创人才联盟,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优先支持6个农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建设,比如桐乡崇福农创园已有23个青年农创团队入驻孵化,人员平均年龄33岁。出台职业农民农业技术中级职称评价条件、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等办法意见,对获得中级以上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强化农民职业属性。全市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431人,通过资格认定1839人。实施“创新嘉兴·优才支持计划”,评选出一批乡村振兴拔尖人才,发放“人才绿卡”,凭卡享受市级高端人才住房安居、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待遇,并给予30万元的特殊支持。

三、着力抓数字乡村发展红利,注重科技赋能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嘉兴是浙江最早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地区之一,数字农业基础良好,更是全力抢抓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助力乡村产业加速振兴。

1.抢滩试点布局,抢抓新机遇。依托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红利释放效应,桐乡市发布全国首个县域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建设无人农场、数字农业工厂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点,发布国内首个5G智慧农场。凤岐茶社落户乌镇后,建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模式,在全国11个省复制孵化了近60家地方农业龙头企业。平湖市与杭州安厨电商、阿里云浙江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打造农业“智控中枢”。“数字农合联”项目构建了“1+1+N”的一体化县域数字农合联闭环服务体系。平湖、海盐、桐乡3县(市)获评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南湖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精细化管理项目、桐乡市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与管理平台建设项目被评为全国数字农业农村优秀项目。

2.发扬基础优势,打造新高地。在农业农村管理方面,全市基本形成以智慧农业云平台为核心,农业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和信息益农社为纽带,以基地主体应用为落脚点,具有嘉兴特色的扁平化、全覆盖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发展模式。初步建立了市级现代农业应急管理指挥中心、智慧农业云平台和现代农业“大数据”中心,完成7个农业应急指挥中心建设、45个基地应急基点建设。在农业生产方面,选择规模化、设施化程度较高、生产经营管理较好的农业主体,围绕设施园艺、精品果蔬、生态养殖和粮油生产等,有序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进度全省领先。已打造数字农业工厂项目9个,建成农业物联网基地75个、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189个。在农业信息服务方面,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深化应用万村联网工程,以益农信息社、农民信箱等涉农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解决农村信息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农村4G覆盖率、万村联网村级子网站规范建站率均达100%,农村电商蓬勃发展。

3.优化技术装备,激发新动能。在高水平机耕、机收基础上,推广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绿色覆膜控草、无人机作业等新技术,提升粮食生产播种、植保、施肥等全环节机械化水平。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烘干保障率达99.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3%,全省领先。农机依托北斗终端管理平台实现精细化作业,渔船全部安装北斗船舶动态监管系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智能化和安全性显著提升。在全省率先提前淘汰变型拖拉机,实现上道路拖拉机存量“清零”、事故“零”发生和“零”死亡三大“清零”目标,正积极申创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持续深入推动“机器换人”,全市已有“机器换人”示范县2个、示范镇8个、示范基地62个。绿色防控、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生态种养技术全面推广,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大幅度下降,增加了绿色农产品供给。培育推广6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嘉田四季”农产品市域公用品牌销售额达6亿元,农产品优质优价效应显现。

下一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将以全面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强化科技转化、数字赋能,深入推进“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复兴升级版的农耕文明,打造世界级的诗画江南,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2020年第12

相关阅读:

第一现场 | 浙江嘉兴:积极探索农民合作社提质升级与创新发展(组图)

点击图片】可查看征订指南

合作社人必读|2021年《中国农民合作社》和教材订购指南(视频)

关于我们

相关文章

铜川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招聘(海升集团铜川基地)

诚 聘 英 才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铜川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金6000万元,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移寨村,公司自成立以来按照高起...

苏州市: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创新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9岁女孩放学路上失踪,10年后在邻居家发现,父母哭到崩溃(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作品)

12月10日,由人民网主办的“2023乡村振兴大会暨人民优选(乡村振兴·地方优品)集中选品会”在北京举办。在会上的“乡村振兴·城市名片”专题发布环节,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查颖冬对苏州市...

值得学习的荷兰现代农业模式(荷兰现代农业特点)

农业的历史,已有上万年,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存在史比农业更悠久。也因此,农业在世人眼里,是非常传统的行业,离「现代化」、「高科技」等词汇甚远。其实,未来农业是真正的高科技行业。 如果用...

朝阳区将推动“三区” 建设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刀郎闯祸了?《颠倒歌》映射太多人,网友: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朝阳区发展定位)

朝阳区将推动“三区” 建设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刀郎闯祸了?《颠倒歌》映射太多人,网友: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朝阳区发展定位)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朝阳区获悉,朝阳区将设计推出2条休闲农业游线,并以小鲁店村为重点打造1个产村融合组团,形成“三点两带一组团”的空间布局,推动朝阳打造“数字农业先行区、农业多功能示范区、乡村建...

现代农业产业园案例有哪些

现代农业产业园案例有哪些

现代农业产业园案例有哪些,现代农业产业园案例,农业产业园案例有哪些,岭南田园旅游规划 现代农业产业园案例有哪些?岭南田园旅游规划分享打造杨凌农庄集群战略案例,陕西杨凌现代农业产业园。...

中国2020年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产业体系(工业互联网建设起步阶段)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