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说专业·笔记|罗锡文院士:现代农业工程颠覆你的想象(罗锡文简介)

admin1年前农业信息117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让人惊讶的是,如今的蔬菜能种在植物工厂里,猪仔可以放进高楼大厦里养殖,农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场景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院士在“院士说专业”节目中说,幼时自己在湖南农村老家养猪,猪舍总是又脏又臭。而如今“猪仔也可以住上了高楼大厦”,最高的楼层达到了26层。不仅如此,每层楼都配备巡检机器人自动检测猪舍内的湿度、温度、CO2、SO2等环境参数,还能随时观测猪仔的生长状态,及时预警。在智慧猪场里,管理中心可以根据猪仔的生长情况给他们搭配“营养餐”。

  “农业工程类专业是一门独具特色,亟待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交叉性学科。”罗锡文解释。该学科以复杂的农业生物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工程、生物、信息和管理科学的原理与技术,探索环境、装备和设施与农业生物的互作规律;在科研之中,需要研究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关的工程技术、装备和设施,提供与农业生物系统相关的工程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服务。

  农业工程类专业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的?

  罗锡文介绍,如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运用了农业工程技术实现了防洪、灌溉和清淤三大功能;在几层楼高的植物工厂中,根据蔬菜生长的需求,植物工程可自动调控光、温、水,提高蔬菜的产量;再到现今无人驾驶插秧机一天能插60亩、无人驾驶水直播机一天能播100亩、采用无人驾驶旱直播机一天能播200亩。

  “今天,现代农业工程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加强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的融合与协调发展。”罗锡文说。

  早在2020年,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团队基于智能农机与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水稻无人农场。

  在农场里,办公室人员只需要打开计算机或手机,就可以启动远在百里之外的农业机械,遥控机械自动出库下田作业。在稻田里,无人驾驶收获机执行收粮任务,无人驾驶运粮机在一旁配合。当收获机的粮仓达到临界值时,云端控制器便向运粮车发出“请来接粮”的指令,等待“朋友”将粮食运转到卡车之中。

  “在农业工程领域,运用多种高新技术,实现了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长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的目标。”如今,罗锡文介绍,2021年,在水稻无人农场里种植的优质丝苗米19香,亩产达到662.29公斤,比当地的平均产量高出32个百分点,“证明了人不下地也能种田,还可以种得更好。”

  不仅在农业种植环节,罗锡文提到,国外研究出一种长了12只“手”的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可以一定程度上精准识别水果,并完成采摘;在农田打药环节中,一架“长了翅膀”的40升打药无人机,一天能作业1600亩,远超出一个精壮劳动力一天13亩左右的工作量。

  农业工程领域技术的更迭提升了学科的人才培养深度。

  以农业水土工程为例,“在保障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的前提下,要使每滴水、每寸耕地产出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 罗锡文介绍,学生需掌握农业基础知识、数理基础知识、水土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系统专业知识。在课堂上,所涉及的课程包括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水力学、灌溉与排水工程、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等。

  农业工程类专业范围之广,包括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农业水土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土地整治工程和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学科。在农业工程的课堂里,知识是瞄准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解决:如何设计蔬菜的移栽和收获机械、如何让拖拉机自动行走、如何让农业机械完成插秧、直播、打药、收获等智能化作业?

  但也有亟待解决的问题。罗锡文提到,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位居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中126位后。“要在这有限的耕地上养活14亿人口,关键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这就需要农业工程技术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农业工程领域,一方面要解决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如无人驾驶旋耕机一天能旋耕200亩,改变了过去一人一牛一天只能耕地2亩的现状,“但能否进一步提高效率”;另外要解决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的问题,在有限的土地和资源环境下,如何提高平均产量,减少施肥用量。

  “‘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是我国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罗锡文看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是最好的答案。当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现代农业建设需要新一代年轻人的加入,提高农业工程科技的发展,加快农业工程建设。

  在微信昵称的设置上,院士罗锡文称呼自己为“开直播机的老头”。自从1970年毕业后分配至贵州省铜仁县农机厂工作后,他与农机结缘了50多年。“不知道50年或者100年后科学技术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我知道50年或者100年后我们还要吃饭,还要种田,还要农机。”他说,如果有下辈子,还要干农机。因为农机是永恒的事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奋发有为出轨被“捉奸”在床的女明星,因出轨有被丈夫毒打的,看看都是谁(南京国家农创园招聘高层次管理人才简章)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奋发有为出轨被“捉奸”在床的女明星,因出轨有被丈夫毒打的,看看都是谁(南京国家农创园招聘高层次管理人才简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春种秋收,大地流金,广袤田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业绘就丰收新画卷,离不开科创赋能。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同年12...

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实训基地启动仪式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召开

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实训基地启动仪式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召开

10月22日,以“新农业 新农村 新农民”为主题,由国家科技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林业和草原局、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和陕西省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政府承办的第26届杨凌农高会如期开幕。按照...

成串小番茄你见过吗?现代农业让农民靠“数据”吃饭(串收番茄好吃吗)

成串小番茄你见过吗?现代农业让农民靠“数据”吃饭(串收番茄好吃吗)

番茄秧长成6米高的“树”,果实一串串如同葡萄,日产量能达到7吨……在位于上海市崇明区中兴镇的由由中荷农业创新园里,种出了科技含量满满的小番茄。 由由农业里产出的这种“串串”...

寿光农业发展奔向高质量 菜乡大地田园丰盈(寿光蔬菜种植基地地理位置)

寿光连续三年位列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前三名,不断巩固农业产业优势,加快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如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已然成为寿光...

【凝心聚力谋发展 “二次创业”铸辉煌】学用结合重实效 踔厉奋发启新程

【凝心聚力谋发展 “二次创业”铸辉煌】学用结合重实效 踔厉奋发启新程

北大荒集团党委(扩大)会议胜利召开,是垦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北大荒集团建设“三大一航母”、奋进“二次创业”新征程的盛事,是广大干部职工奋力开创新时代农垦事业新局面的喜事。...

实践传真 | 聚焦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崇明现代农业基地走访实践(上海崇明农业基地)

2022年8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聚焦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就业引导实践团赴上海崇明现代农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和上海乾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走访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农业与生物学院牵头,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