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溢出视角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的影响)

admin1年前农业信息149

——以河南省县域为例

摘要:县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理单元,农业技术进步对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技术扩散理论,以河南省为例,利用2010—2019年县域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偏微分分解的方法,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探讨空间溢出效应的大小、范围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引致且伴随农业技术效率的损失,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农业技术进步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对城乡收入差距抑制效应大小为-0.013。在时间维度,短期技术溢出效应系数显著为负,长期不显著;在区域异质性维度,人均生产总值不同水平的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有所差异;在地理距离维度,150 km以内为空间溢出的密集区,随着距离的增大空间溢出效应越来越小。研究表明,农业前沿技术进步是有效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溢出路径。因此,为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提出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降低技术扩散的交易成本、破除县域农业技术溢出壁垒,着力构建县域技术信息交流网络,在进一步推进前沿技术进步的同时重视技术效率的要素重配置作用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技术进步;城乡收入差距;县域发展;空间溢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农民农村富裕是共同富裕的核心点”。受限于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民收入增幅较慢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瓶颈问题。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快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设备,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这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始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问题之一。农业部门技术进步的非均衡发展造成了城乡间以及城乡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农业技术扩散影响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空间不平衡性,农业技术进步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将是未来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制约因素和政策着力点。目前,政府采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机装备研发与应用等多种措施,拓展了农民家庭经营性净收入空间,但单纯的技术数量增长已不能满足农民增产增收、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要求,农业技术进步的非预期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需重点关注。若能够通过技术扩散带动区域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农业技术进步的合理配置和溢出效应,实现城乡间要素的流动[1],这将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已有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为复杂,在研究方法上多假定地区间城乡收入差距不会相互影响,仅侧重于本地区的技术进步水平对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或是研究区域间的异质性,研究对象多为省域和全国范围。因此,本文基于技术扩散理论,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例,利用2010—2019年县域数据,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计算河南省各县农业技术进步水平,绘制莫兰散点图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集聚特征。其次,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一步加入地区虚变量进行异质性检验。按照Malmquist指数将农业技术进步分解为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分析其作用路径。最后,本文进一步检验了空间溢出效应的地理距离衰减特点,提出了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方法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城乡协同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策支持。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1 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为农业提供生产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手段,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程[11]。农业技术进步包含了土地、农业劳动力、生物化学品和农业机械等要素投入,前沿技术进步变动率反映了狭义的农业技术进步,综合技术效率体现了技术创新推广和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12]。农业技术进步所形成的外部经济规模化效应和专业化效应缩小了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从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来看,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充当了中间投入的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交易成本过高和高度依赖劳动力投入的特点,农业技术进步发生的区域更集中于优势地区,以充分获得政策、资金等禀赋优势。其产生的规模化效应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和单位产量劳动力投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化肥农药等前沿技术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效率,增进农民之间和区域之间的技术交流,进而减少效率损失,获得农业技术进步带来的积极作用。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使得农业技术进步高效合理利用本地区农业资源,降低了市场双方的交易成本[13],通过专业化效应形成农业技术集群,提高了组织效率和技术利用效率。从农业技术进步对城市居民收入的影响来看,技术进步通过要素禀赋结构是否偏离技术选择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14],城乡劳动力具有异质性,熟练的技能劳动力多集中在城市,而非技能劳动力多集中在农村,农业技术进步能够提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15]。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多仅限于通过生产要素资源的重新配置对农业部门生产的影响,对非农部门的影响幅度较小或多为间接产业经济效应。

基于此,本文认为,农业技术进步能够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1.2 农业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

农业技术进步作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会成为区域间相互学习模仿的重要方向,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差异会导致农业技术的扩散流动,产生广泛的邻近地区经济的空间联系和差异[16]。若能够实现农业技术的空间扩散,进而发挥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效应,通过地区间资源流动、政策支持市场导向等途径形成农业扩散渠道,将会有效带动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17]。一个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外溢到周边空间相邻的地区,受到示范作用带动的地区将会学习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率,增加农户收入,即通过空间相邻地区的“学习效应”形成知识溢出。同时,对于现有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强大的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能够辐射其他地区,将本地区的优质资源等要素向其他地区扩散。通过技术扩散的“涓滴效应”实现农业发展水平优势地区带动弱势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的资源倾斜滞后地区,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技术扩散是一个学习和建设技术人力资本的系统,通过提供信息和让农户接触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农业技术,进而提高其福利水平[18]。但农业技术的无形性使得农业技术的扩散依靠信息传递,很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衰减问题,为防止其他地区农业技术进步潜力增强带来的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当地可能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准入限制等技术封锁策略限制农业技术进步的溢出,优势地区发展的集聚力大于分散力[19],也会使得农业技术进步的空间外溢存在一定的地理边界。同时,处于溢出网络中的地区由于原有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方向、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在进行技术扩散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效果差异。

基于此,本文认为,农业技术进步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通过技术扩散的“学习效应”和“涓滴效应”带动邻近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户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其溢出效应存在地理衰减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将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不同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存在空间异质性。

1.3 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路径

农业技术进步通过两条路径产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一条路径是前沿技术进步,一般包含既定生产要素投入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增加了农业生产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主要源于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扩散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新技术的采纳会降低生产成本,率先技术采纳地区(农户)能够凭借高效率获取超额利润,进而带动邻近地区(农户)跟进完成技术普及,社会总福利增加[20-21]。另一条路径是通过技术效率的提升,技术效率显示了既定生产函数下实际产出与“最佳实践”的离差, 差距越小, 效率损失越低,实质是改善了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关系[22]。当农业未能达到足够规模时,由于过高的交易成本必然导致现有的技术资源和要素无法实现最优利用状态[23]。

已有文献表明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主要依靠农业技术进步,而非农业技术效率提升[24]。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技术效率变化往往起着阻碍作用,同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速度越来越慢,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倚重于物质要素投入的增加,作为技术进步内生动力之一的资本深化过程伴随着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也是新动力、新工艺对生产过程的改造过程[25-26]。

基于此,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更多依靠的是生物化学型和机械型技术的前沿技术进步水平提高,农业技术进步更依靠前沿技术进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

及其影响路径

2、研究方法

2.1 模型构建

1) 空间相关性分析。在进行空间分析前,要对被解释变量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检验其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全局莫兰指数用来检验是否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而局部莫兰指数则用来判断异常值和空间集聚的地区和范围,检验变量及其空间滞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以散点图形式表示。

2)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和机制检验。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可知,农业技术进步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传统的计量模型并不适用,而空间杜宾模型能够捕捉地区空间异质性和区位特点,避免因忽视空间特征造成的估计结果偏误。考虑到变量间的内生性问题和农业技术进步作用发挥的时滞性,本文选择动态空间杜宾模型[27],引入农业技术进步一阶滞后项。

3)农业技术进步溢出效应的地理距离衰减检验。技术等无形要素需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够有效发挥增收效应,技术在扩散过程中的效应会随地理距离的增大而递减。为考察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外溢作用的地理距离边界,本文参考王知桂和陈家敏[28]的分析方法,假设县与县的距离为[dmin, dmax],并以20 km为递进距离,考虑到河南省的地理跨度,选择530 km作为最大溢出距离。

2.2 变量选取

1)核心解释变量。本文的农业技术进步侧重于研究整个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选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这一广义指标作为农业技术进步的代理变量较为合理。

2)核心被解释变量。本文采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居民用于消费、投资和储蓄的收入水平[29]。

3)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劳动装备率、人力资本水平和农业政策等

2.3 数据来源

所采用的数据包括自然地理数据和经济社会数据两部分,自然地理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http://www.ngcc.cn)。经济社会数据来源于2011—2020年《河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县域统计年鉴》。

3、结果与分析

3.1 农业技术进步和城乡收入差距测算的时空分析

3.1.1 农业技术进步水平的动态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项前沿技术进步和综合技术效率的分析,能够掌握农业技术进步水平的动态演进情况。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率2.35%,在2010—2018年间呈现稳中有波动的趋势且波幅相对较小,在2018—2019年出现急剧攀升(图2),说明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河南农业技术进步发展较为稳定,尤其是近年来对农业技术进步更为重视。农业前沿技术进步指数波动较大,年均增长率3.52%,与TFP的变动趋势较为一致;而农业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在2010—2014年和2016—2019年间下降,2014—2016年间有波动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13%。由此得出,河南省农业技术进步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引致,技术效率的贡献相对有限。当农业前沿技术进步驱动TFP提升时,农业技术效率总是表现为对TFP的负面影响,即下降的趋势。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在不断提高的同时面临着技术效率的损失,这是已有研究未关注到的层面。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和扩散的能力不足,生产管理方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健全,对自然依赖较强,重视技术进步而忽视技术效率。

图2 2010—2019年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前沿技术进步、综合技术效率的趋势

3.1.2 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分异

运用前文提到的地理距离矩阵和空间邻接矩阵,计算2010—2019年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全局莫兰指数,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

2010年和2019年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下的局部莫兰散点图表明,河南省绝大多数县(市)分布在第一、三象限。2010年莫兰散点图的第一象限包括了南阳、周口、信阳、驻马店、商丘等地市下属县域,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的高—高(H-H)集聚;第三象限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的低—低(L-L)集聚,包括郑州、开封、许昌、新乡等地市下属县域。2019年两种空间矩阵下的莫兰散点图与2010年基本一致。这反映出河南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平衡性,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产值占比较少的中原城市群下属县域,城乡收入差距较小,而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黄淮平原、豫南等粮食生产核心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3.2 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回归结果表明,模型2和模型3农业技术进步的系数分别为-0.013和-0.015,通过了10%和5%的显著性检验,即意味着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呈负向作用,且系数小于模型1面板固定效应的结果,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不可忽视。在两种空间矩阵下,农业技术进步的空间滞后项分别为-0.155和-0.335,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县域间距离的缩短更有利于农业技术的空间溢出。农业技术进步一方面促进了农村居民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使得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资水平更高的部门,增加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从而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模型4进一步采用空间邻接矩阵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前文基本一致。

从控制变量来看,城镇化水平系数为负但不稳健,现阶段城镇化水平已经到达较高水平,可能存在未观测到的拐点。产业结构在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二、三产业的发展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劳动装备率结果不稳健,这表明农业机械化和非农劳动力的转移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性和不稳定性。人力资本水平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提高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农村“高龄化”和“空心化”的趋势下,高素质人才的进入能够带来知识溢出效应。农业政策也对缩小城乡差距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明农业政策支持如基础设施投融资和农业补贴等,能够抑制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交乘项(D×TECH)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负,为-0.009,绝对值小于模型3中农业技术进步的系数绝对值0.015,说明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农业技术进步均可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但对经济发达地区的抑制作用明显较小。原因在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小,依靠经济发展的高水平福利已享有技术要素的优先流动,农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发达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较弱。

空间自回归系数ρ显著为正,证实了河南省县域农业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空间依赖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邻近县城乡收入差距每增长1%,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就会提高1.096%,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空间相关性。城乡收入差距的一阶滞后项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估计系数为0.767,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着时间维度上的路径依赖。居民的消极预期和收入的惯性会导致技术要素配置的扭曲和失灵,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表现出“马太效应”。

3.3 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回归结果表明,短期来看,农业技术进步水平的直接效应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负,为-0.029,说明本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当地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呈抑制作用。农业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系数为-1.435,邻近地区农业技术进步水平每提升1%,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将缩小1.435%,地区间存在技术溢出和农业技术进步的趋同性,可通过对邻近地区的示范作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从长期来看,农业技术进步水平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粮食主产区农业技术推广依靠强制推动,缺乏后续技术的培训和技术设施的维护管理,考虑到粮食主产区“产量大县,财政穷县”的实际情况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地区政府在“GDP竞赛”中会选择封锁区域内的农业科技成果来对抗其他地区的“搭便车”,使得农业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大打折扣[33]。

3.4 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路径分析

结果表明,农业综合技术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不显著,地理邻接矩阵下农业前沿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为-0.095,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为明显。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农业综合技术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农业前沿技术进步为负,这说明邻近地区的农业综合技术效率提升不利于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农业前沿技术进步有效抑制了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原因在于,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可通过实物化的农业机械、化肥生物技术的使用与推广进行技术扩散,技术扩散的效果和对周围地区农户的示范作用更直观、更明显,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农业综合技术效率则属于“软技术”,其效应的发挥取决于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经营管理技术水平,不可能有“通用”的模式。并且,农业综合技术效率的提升能够改善区域的竞争力,可能伴随的是“虹吸效应”,吸收邻近地区的人力资源、资金、农业企业和金融机构[34],间接拉大了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

3.5 进一步讨论:农业技术进步空间溢出效应的地理距离衰减

调整的地理距离矩阵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农业技术进步空间溢出效应的距离衰减性特征。结果显示,空间溢出效应与地理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图3),根据空间溢出系数变化的幅度大小及与趋势线的交点,可将空间溢出分为两个区间, 第一个区间150 km范围内的变化幅度较小,溢出系数绝对值在1.2~1.1之间波动,多为各县所属的市域范围内,技术信息传递、市场情况和政策支持较为一致,为空间外溢的密集区。第二个区间为150~530 km的快速下降区,空间溢出系数绝对值由1.1下降至0.35左右。在490 km处空间溢出效应的绝对值下降到0.6左右,约为50 km处外溢系数值的一半,空间外溢效应的半衰距离为490 km。县域的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集中在本市的县以及附近拥有相似区位条件的县,超出范围后溢出效应会因受到地理距离的限制而越来越弱。

图3 农业技术进步空间溢出效应地理衰减边界分析

注:为表明空间溢出效应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图中采用系数的绝对值表示。

4、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研究表明,河南农业技术进步波动较大,增幅主要来源为农业前沿技术进步,而农业综合技术效率则呈现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空间集聚性,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黄淮平原、豫南等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产粮大县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这印证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需要区域层面的技术支持和制度设计。农业技术进步明显抑制而非强化了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起到促进作用,其对经济发达地区的抑制作用明显较小。同时,邻近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通过空间溢出的“学习效应”和“涓滴效应”抑制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短期内溢出效应明显,长期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后续增长动力不足。

进一步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通过前沿技术进步实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空间溢出效应也更加明显。农业技术效率路径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拉大了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地理衰减,空间溢出效应范围较小,仅集中在邻近的县域之间,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作用不强。目前,政府已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但其对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因此,应注重农业技术进步的均衡发展和长效机制,避免技术溢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预期影响。

本文在测算农业技术进步及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中存在一些不足,未能将农业面源污染和自然资源条件纳入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测度,可能引起效率值偏高的情况。此外,在设置空间矩阵时较少考虑经济或人口密度的影响,仅从地理距离角度考察稍显不足。进一步的研究应着眼于农业技术进步的测算体系构建,可采用如经济—地理距离嵌套矩阵控制异质性因素,分析区域溢出效应的差别及路径。

4.2 政策建议

1)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精准识别关键的技术服务推广地区。积极引进前沿科技成果与推动产学研相结合,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扩散;另一方面要将生产核心区的产粮大县作为农业技术进步的重点推广区域优先布局,强化政策性补贴和支持,增强农业技术进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精确度和适用性。

2)加强县域合作交流和信息互联互通网络的建设。政府应重视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聚集性和农业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积极推进农业技术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县域间长期农业技术协作框架,降低交易和信息成本,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升。

3)破除地区间尤其是县域间技术扩散的政策、市场和理念壁垒。理顺政府与农业企业、农户之间的关系,支持以政府主导,龙头企业为带动,农户自主参与的技术体系。在农业技术扩散的过程中要组织县与县之间的观摩学习和经验交流,使得农业技术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促进农业发展规模化,充分发挥其空间溢出效应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广地惠及更多地区。

4)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农业前沿技术进步,注重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进步是现阶段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这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还能够实现劳动力非农转移,获得更高的工资性收入,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同时,要注重要素投入的质量,改善农业的技术效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注重提高农民的现代化观念和知识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原刊于:农业现代化研究

相关文章

着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平阴县将在网络平台搭建特产馆古代有种刑罚叫“髡刑”,无疼痛却很屈辱,如今现代人却天天做(平阴特产有哪些)

着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平阴县将在网络平台搭建特产馆古代有种刑罚叫“髡刑”,无疼痛却很屈辱,如今现代人却天天做(平阴特产有哪些)

记者 程凌润 1月6日,济南市平阴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平阴县县长潘建军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平阴县将聚力乡村振兴,以更强力度统筹城乡融合,统...

全文 | 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分配测算方法及标准(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关于印发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农〔2023〕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渔业)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

一文说区域01 | 溧水,投资者的最新选择方向之一(溧水咋样)

一文说区域01 | 溧水,投资者的最新选择方向之一(溧水咋样)

买房有疑问 南京找一文(微信:CatherineWangNJ) 欢迎您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搜索:一文说房) 题图:溧水石臼湖风光 编者按 咨询买房的服务做...

数字赋能 为现代农业装上“智慧大脑”(下)(数字赋能概念)

  智慧农业不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的简单应用,而是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既是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具象化、系统化呈现,同时也是一种新业态、新产业。它不仅实现了农业数据可视、...

第二十三届湖南农业博览会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长沙举行(湖南第22届农博会时间表)

引领现代农业 赋能乡村振兴 第二十三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长沙举行 长沙晚报10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钱娟)2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

2020年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条件与申报政策流程

2020年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条件与申报政策流程

​ 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决定2020年继续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创建的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申报成功扶持资金一般达上亿元,产业园区可以获得还林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