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产品净出口排名第1,2014财年,农业贸易顺差达433.3亿美元(美国农产品出口最多的是什么)
今天美国的农业是典型的现代农业。正如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所言,美国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史上最典型的成功案例之一。
美国农业生产的高度发达,让仅占美国总人口3.1%的农业生产者创造了可以供应全国人口消费的优质廉价食物,农产品出口额约占美国出口总收入的20%。考虑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各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水平、前景同美国类似或接近。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美国农业生产仍然主要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人数等手段扩大粮食产量。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纵观全球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美国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最高,科学技术应用程度最广泛的农业强国。下面就美国农业作为一个现代产业取得的一些主要成就进行分析。
一、美国农业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
美国农产品的出口份额约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20%。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世界粮食贸易量大约从每年3000万吨增加到13000万吨。按地区来说,北美增加最快,其中美国的增加速度是首屈一指的。到60年代初美国就成为了农产品净出口国,并且从那以后,一直保持了净出口国的地位。
截止2014财年,美国经济研究局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农业贸易顺差达到433.3亿美元,是1980年贸易顺差的近1.9倍。美国农业出口顺差成为弥补其他产业产品出口逆差的重要创汇来源之一。

重视出口是美国商品农业的传统。棉花和烟草甚至还在殖民地时代就是因扩大出口才进行大规模生产。长时期来,由于世界市场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美国各个时期出口农产品的结构有所不同。直至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出口农产品的一半以上仍是工业原料,主要是烟叶、棉花、畜皮以及动物脂肪。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食品(主要是粮食)取代工业原料居于出口农产品的主导地位。6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许多国家居民收入的提高,大大增加了对肉类和其他畜产品的需求,因而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畜牧业的发展。与此相适应,近二十年来,饲料谷物(玉米、高粱等)、大豆和高蛋白合成饲料成为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大宗商品。工业原料,如纤维产品等的出口量则趋于下降。
美国农产品输出的国家(或地区)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欧各国是美国农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战后初期,西欧人仍然要依靠美国人的粮食供应。50年代中期以后,西欧的农业逐步发展起来了,他们从美国引进的农产品越来越少。相反,亚洲、苏联东欧以及中东、北非某些原来出口粮食的国家,战后则要进口大量的美国谷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这些国家居民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变化:肉、奶、蛋的需求日益增加。可是,他们或者缺乏增产饲料所需的资源条件,或者没有能开发利用这方面的潜力,因此需要从美国引进大量饲料谷物(包括大豆)。实际上,为了改善居民的饮食生活,这些国家只好把美国的谷物作为他们发展牧业的“饲料袋”。
二、美国农业是生产结构合理的产业
(1)生产部门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农业生产部门主要体现在广泛意义上的农业、林业和渔业,而现代农业的最基本部门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在美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中,这两个部门发展进程大体一致。当然,由于需求等市场因素的变动,二者的发生进程曾经历过短期的波动。1800年,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40%强,畜牧业60%。
随着“西进运动”的开展,大片耕地被垦辟出来,谷物播种面积大增。到1910年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上升到50.7%,畜牧业则下降到49.3%,后来因为国外对畜产品需求的增加,畜牧业又上升。到1950年,已增至56.6%,种植业只占43.4%。
到70年代以后,世界市场对美国谷物,特别是饲料谷物和大豆需求大增,因此种植业的比重又有上升。到1980年已占51.7%,畜牧业则降到48.3%。2007年种植业比重为48.3%,畜牧业为51.67%。可见,在将近200年期间,种植业和畜牧业互有消长,但是这种消长的幅宽从来没有超过40-60%。
发达的谷物种植业加上新兴的饲料工业则是它的养猪业和养禽业得以大规模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美国需要对热带和亚热带特有的茶叶、咖啡、橡胶等补给性农产品进口,其他如奶制品、皮毛等,因为产量不够或者生产费用高等原因也需要进口,即所谓的补充性进口。正因为如此,所以美国在农产品出口方面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同时还是一个农产品进口大国。
(2)地区结构的合理化
美国的农业分为10个生产区:玉米带、北部平原、大湖区、东北部、阿巴拉契亚区、东南区、三角洲区、南部平原区、西部山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根据不同的适应性和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不同地区相对集中地发展了不同的生产部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这是美国农业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地区结构的合理性是美国农业之所以取得高的劳动社会生产率和高的劳动自然生产率,进而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3)农业生产的集中化
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农场数目达到了680万个这一创纪录的数目,从那以后开始减少。50年代以后,农场数目减少和规模扩大的速度越来越快,到1984年已经只剩下200余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则达到了434.9英亩这就是说,经历半个世纪,农场数目只剩下大约三分之一,其规模则扩大了近两倍。在剩下的农场中,占有耕地1000英亩以上和销售额10万美元以上的大农场的绝对数和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伴随生产集中化发展的是生产的专业化,这两者是彼此互相推进的。
近50年来,在美国农业中,专门生产一种产品的农场所占比重不断提高。这类农场在商品农场中所占比重1950年为87%,到1964年已增加到91%。相反,“混合农场”所占比重则从1950年的13%下降到1964年的9%。可见,专业化规模化农场已然成为美国主要农产品的核心供给者。

在美国农业中,存在着由一个农场经营一两个或两三个部门的传统的地区。玉米带就是这样。这里,过去(今天还有)多数经营规模不大的农场为了均衡安排全年的劳动力和其他投入,获得一些补助收入,一般都在经营一个主要部门的同时,另外在经营一两个辅助部门。例如玉米种植农场兼营肥育牛、猪。
近几十年来,由于规模不断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里的农场经营专业化日益深化。大规模玉米种植农场已不再强调猪、牛的肥育,而是把力量集中到了牛、猪的优质养殖与价值链的创新发展方面。当然,还有一些规模不大的农场坚持了传统经营的路子,但是,在日益尖锐的竞争中,他们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了。
大规模专业化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农业生产中出现了工艺专业化或者分段专业化。工艺专业化的核心在于农场企业中间产品生产的专业化,仅完成最终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某一项作业。实际上,在养猪、奶牛饲养和园艺等部门,工艺专业化企业已广泛出现。农业生产集中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和深化说明美国的农业已经成了高度发达的现代产业。

(4)农业生产的协作性
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的发展,必然要带来农业生产和经营一体化,或者农工(农、工、商)一体化。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经历就是这样。所谓一体化,从宏观视角来看,可以将农业视为生产资料生产供应等服务行业的前部门与农产品深加工、仓储、运输等服务行业的后部门进行协作与联合所形成的一种综合的经济体系。人们一般把它称作国民经济农工综合体,美国人则把它称作“食品-纤维系统”。
就微观视角而言,一体化就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为了协调行动、提高经营成果,把供(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劳务等)、产(农业生产本身)和销(包括农产品收购、加工和外销等)各方面的业务置于一个统一领导之下进行综合经营的大型企业,所以又叫农业联合企业或者农工综合企业。
在美国农业中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1)由工商企业(主要是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或农产食品销售企业)直接办农场从而组成的农工综合企业;(2)由工商企业通过同农场签订生产(或销售)合同的办法组成的农工综合企业;(3)由农场主合作社或公司农场组成或经营的农工综合企业。
农业生产和经营一体化是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经济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和发展,说明美国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已经完成了经营的技术形态的变革和社会形态的变革,它已经成了现代经济中的一个发达的经济部门。
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农业提供的产值在国内总产值(或净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农业劳动力在全面就业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往往都不是很大的。
如1982年美国相应的数字为2.4%(净产值)和3.1%。可是,从这两项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他们在各自的总数中所占的份额接近。这同1933年以前美国的情况大不相同。1933年美国农业所用的劳动力占22%,而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却只有9%。
这种情况说明,每一个劳动者创造的农业生产价值或劳动生产效率已经相当于甚至超过其他产业的劳动者。而其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则是因为农业劳动者几乎完全摆脱了“产前”、“产后”的劳动。

这些劳动包括像生产和供应高效率农业生产设施、农药、种子和化肥,提供农耕播种、病虫害处理、作物收割、饲料备制以及兽医服务,甚至附带畜禽粪便清除等等,这些愈发需要依靠产前、产后各个部门的劳动者提供服务。正如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农业的高效率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相当一部分的非农人口进入农业领域提供劳动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把美国现代农业作为一个食品纤维系统看待。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会看到,美国现代农业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安全性与功能性保障产业,它为美国将近四分之一的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它创造了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的大约五分之一,它提供的出口物资换回的外汇大约要占全国外汇收入的五分之一。
举报/反馈